“呜,呜,呜……”似是在试探,又像是高声放歌前的开嗓,清晨6时许,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茂密雨林中,倏然传来几声猿啼。还未等人反应过来,如口哨般的清亮长音中,又多出几声颤音,音量由低渐高,绵延连续,继而响彻整片山谷。
几乎所有生活在霸王岭山区的村民们都知道,那是海南长臂猿睡醒了。
刚开始时,先是一只公猿跃到高枝上进行“领唱”,紧接着母猿、小猿们也相继加入,伴有摇晃树枝、跳跃等行为,发出短促而杂乱的“咯、咯”声,似乎是在向附近的猿群发出警告——“这是我们的地盘。”
或许是不甘示弱,其他族群的长臂猿这时也开始发出口哨般的长鸣,一阵高过一阵,一时间压过丛林里所有的鸟啼虫鸣。
就这样过了大概半小时左右,猿群们终于偃旗息鼓,双臂交叉摆荡在树冠间,开始觅食。浆果、核果、坚果,以及各种嫩树叶、芽、花苞,霸王岭里复杂的植物群落结构,为长臂猿们提供着丰富的食物来源。吃到足够尽兴时,长臂猿们又会开始第二次鸣叫,只是频率越来越低,越到中午,鸣叫越少。
58岁的陈庆是霸王岭林业局科研生产科的一名工作人员,追着猿啼跑了半辈子,如今早已摸清每一只长臂猿的作息规律。“长臂猿的叫声,是一种宣示领地、与家庭成员联络感情的信号。”陈庆说,长臂猿一般会在早晨6点左右发出第一次鸣叫,循着叫声往往就能找到它们。
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以来,一代又一代护林人接棒完成对长臂猿栖息地的改造、修复与保护工作,这几年熟悉而又悠长的猿叫声变得愈发清晰。